最新动态

你的位置:沐鸣2 > 最新动态 > 彭德怀回国后,邓华提出让粟裕指挥志愿军,为何毛主席没同意?

彭德怀回国后,邓华提出让粟裕指挥志愿军,为何毛主席没同意?

发布日期:2024-07-29 17:07    点击次数:196
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,27日杜鲁门就把第七舰队开入了台湾海峡,8月,美军飞机轰炸了中国境内,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,10月3日越过三八线。美国人把战争强加给了新中国,但新中国要怎么应对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。毕竟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,国内局面都还尚未完全稳定,要在这个时候跟当时军事力量最强大的美军抗衡,有赢面吗? 关键时刻,毛主席拍板决定,打好这一场立国之战。彭德怀担任志愿军总司令,出兵半岛。而邓华则担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兼副政委。 毛主席的这一任命还要追溯到朝鲜战争刚爆发的时候。在...

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,27日杜鲁门就把第七舰队开入了台湾海峡,8月,美军飞机轰炸了中国境内,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,10月3日越过三八线。美国人把战争强加给了新中国,但新中国要怎么应对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。毕竟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,国内局面都还尚未完全稳定,要在这个时候跟当时军事力量最强大的美军抗衡,有赢面吗?

关键时刻,毛主席拍板决定,打好这一场立国之战。彭德怀担任志愿军总司令,出兵半岛。而邓华则担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兼副政委。

毛主席的这一任命还要追溯到朝鲜战争刚爆发的时候。在1950年7月,朝鲜战争爆发一周,当时朝鲜人民军的优势较为明显。但当时美军已经调动精兵靠近台湾海域,于是中央政府不得不开始商议,究竟是否出兵?出兵后由谁来担任司令?

第一批志愿军主力是第13兵团,当时邓华主管的是第15兵团。林老总、罗荣桓等人建议让邓华担任13兵团司令是最好的,因为邓华打起仗来非常稳重,属于稳扎稳打的类型,而且邓华打仗讲究谋略,关键时刻也能根据现场情况,因势利导,灵活应对。

尤其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,邓华表现出面对现代化战争的智慧。于是,毛泽东采纳了他们的建议,任命邓华担任第13兵团的司令。而对邓华来说,这个任命是十分艰巨的。毕竟他要面临的对手是军事力量强大的美军,战争难度要比抗战和内战都难得多。

1950年7月27日,邓华率领兵团司令部在广州乘坐军用专列北上,而当时军情紧急,他根本来不及回家道别,只给妻子寄了份家书说:“瓦罐不离井上破,将军难免阵前亡。”说明他这次出征已经做好殉国的准备。

后来到了1951年年初,彭德怀由于在朝鲜指挥了很长时间,身体抱恙,再加上国内也有一些政务要处理,于是决定返回一趟中国。在彭德怀从朝鲜战场前线返回中国之前,他悉心检查了作战的各项工作,并仔细地交接了自己的各项工作。

1951年2月中旬,彭德怀给邓华发去电报,在电报里说明了自己马上要回国。他在电报中做了如下通知:“我将于明天下午返回中国,此次行程大概要去两周时间。在我回国期间,我在司令部的一切工作由邓华同志指挥和负责。”

虽然在此之前邓华已经在无数次作战中积累了大量经验,可是人民志愿军的百万大军的总指挥突然回国,如此重担落在了自己身上,邓华心中难免有些担心,自己真的能胜任如此重要的工作吗?一旦自己出了疏忽,那自己可就是朝鲜战争的罪人了!

深思熟虑之后,邓华决定让位,他给中央发电报,想把这个重要的职位交给粟裕。

邓华的建议不无道理。其实,早在朝鲜战争爆发前,毛泽东就曾考虑过让粟裕率领志愿军进入朝鲜。

时间回到1950年6月25日,朝鲜战争爆发后,一开始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,进展非常顺利,局面大好。但美国很快就出兵了朝鲜,干涉朝鲜内政。于是,中央军委在分析朝鲜局势时做了两种可能性分析:第一种可能是,北朝鲜军队继续顺利向南推进,驱逐美国军队,歼灭南朝鲜军队,解放全朝鲜,结束战争;而第二种可能是,美国迅速向朝鲜投入部队,阻止北朝鲜军队南进,战局呈僵持状态。中共中央认为,无论出现哪种情况,新中国都应有所准备。如果接下来的战争局面符合第一种情况,中国则“备而不用”。如果符合第二种情况,中国则“应该很快地积极准备”。

1950年7月7日,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,主持召开保卫国防问题会议,研究保卫国防、组建东北边防军问题。同日,中央军委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将会议决议报告毛泽东,提出要让粟裕担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,毛泽东当日批复表示同意。

在保卫国防会议召开的前一天,毛泽东就曾致电粟裕并告陈毅、饶漱石,要求粟裕于7月18日到北京接受重要任务。

可惜,由于此前粟裕在战场上落下了很多病根,这一时期粟裕的身体状况非常不好,高血压、肠胃病、美尼尔氏综合症时常困扰着他。考虑到自己的身体状况,恐怕顶不下来,耽误大事,粟裕致电毛泽东,提出要他考虑另外的同志。不过毛泽东求将心切,仍坚持要粟裕去。

7月10日,毛泽东复电粟裕并告陈毅、饶漱石,让他以养病为主,但仍希望他于八月上旬来京。毛泽东之所以如此回电,主要是因为部队的调动部署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,到8月上旬结束,粟裕到时领受任务还来得及。

7月14日,粟裕之前的旧疾复发了,身体的剧痛折磨着他,他知道自己实在无法继续工作下去了,于是向中央军委提出了暂缓工作,去山东休养的请求。毛泽东知道这一情况后倍感惋惜,他批准了粟裕的请求,但同时要求他每隔一段时间就报告一下自己的情况,如果没有好转的话,则在山东继续治疗,如果有所好转,则早日返回北京工作。

由于病情加重,半个月后,粟裕按照要求向毛泽东如实报告了病情。8月1日,他托到青岛看望他的罗瑞卿带信给毛泽东,信中说,病情未见好转。但粟裕心中时常挂念着抗美援朝的情况,心中有些焦虑。8月8日,毛泽东回信说,目前新任务不甚迫切,让粟裕安心休养,直至病愈。

那么,当时粟裕没能出征朝鲜,网上有人说他以自己的病情当借口故意不去,但我不同意这样的观点,这是对粟裕的污蔑,粟裕是真的由于病情加重,实在难以坚持工作,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。

首先,粟裕确实身患顽疾,身体情况长期不好。

粟裕一生曾六次负重伤。粟裕后来回忆起战争经历时曾说,由于淮海战役的局势太过激烈,他当时曾经连续七天通宵指挥作战,也就是在淮海战役中,他患上了美尼尔综合症。在他和我党战士们的不懈配合下,淮海战役取得了胜利,但粟裕的病情却在持续作战中愈发严重。

直到新中国成立后,粟裕的旧疾依然没有痊愈,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复发一次,但当时他心系台湾和上海地区的军事情况,依然带病参加工作。就这样,他坚持工作到了1950年。

而1950年7月的时候,他的旧疾再次复发了,严重影响了他的视力,他连想要进食都十分困难。由于粟裕身体状况不好,暂时不能回华东军区工作,陈毅、饶漱石于11月16日致电中共中央,决定陈毅代替粟裕主持华东军区工作,这一决定得到毛泽东的同意。

到了年底,由于病痛已让他到了无法坚持的地步,粟裕的夫人决定陪他去苏联治病,看看有没有痊愈的可能。在他们抵达苏联后,粟裕被诊断为长期过度紧张、疲劳、受伤次数过多(且有两次伤及脑神经),以致造成经常头疼,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休养。经过手术和疗养,到1951年8月,身体才逐渐有所好转。

其次,粟裕对出兵朝鲜是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的。

据《粟裕传》记载,粟裕当时收到任命后,马上就开始了对于朝鲜战争的各项准备工作。他说:“毛主席一定要我去,我就不能推辞了,我还是要去。”这说明,无论是行动上还是思想上,粟裕对带兵出征有一定的准备。

此外,中共中央为粟裕配备了得力的左膀右臂。

中央军委当时在确定粟裕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同时,任命萧劲光为副司令员,萧华为副政治委员,这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深思熟虑和知人善任。萧劲光既是毛泽东极度信任的将领,又是粟裕的老相识、老朋友。解放战争中,萧劲光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、第一参谋长、东北军区副司令员、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、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,对四野比较熟悉,萧华是萧劲光的老搭档,两人共事很久,关系很融洽。

在选边防军副司令员的问题上,毛泽东考虑到以下四个因素。首先,此人必须来自四野,因为四野占东北边防军的绝大多数;其次,此人在四野应有足够的威望,能够协助粟裕压得住四野的“骄兵悍将”;再次,此人应是毛泽东极为信任的人;最后,此人与粟裕要有良好的关系。

仔细分析,萧劲光就成为最合适的人选了。从这三人的搭配上可以看出,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对边防军指挥机构的设置经过了精心的考虑。周恩来和聂荣臻后来说,军委确定之边防军指挥机构“从作战上来说较为有利”,粟裕应该一看就能明白。加之,毛泽东很信任粟裕,对他催促很紧,却又耐心等待。如果身体允许的话,他没必要甚至不可能托病请辞。由于粟裕后来未能到任,萧劲光和萧华也未出征朝鲜,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央安排他们时的考虑。

这就是朝鲜战争期间邓华的建议未被采纳的前因后果。所以说,并不是邓华的建议不被采用,而是因为这个建议早就被毛泽东考虑过了!

其实这不是邓华第一次让贤了,之前邓华就曾让贤过,在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作战期间,一天,当时担任副司令和政委的邓华在饭桌上突然停住筷子,对彭老总漫不经心地说道:“彭老总啊,依你看,总部领导的位子能不能重新排一下?”彭德怀听了邓华的话倍感意外,于是连忙问道:“怎么了,难道是你工作途中遇到什么烦心事儿了么?要不怎么突然说这个?”

彭德怀担心邓华是萌生退意,于是赶紧肯定了他的实力,说:“你的能力我是知道的。你平时虽然大大咧咧,打起仗来却十分细心。我看毛主席把你选派来朝鲜真是选对人了,咱俩一起工作的这段时间,你都表现得非常出色呀。”

可是邓华却自顾自地吃饭,对彭德怀的肯定不置可否,他接着说:“现在陈赓同志马上要过来了,我觉得如果他能担任第一副司令兼副政治委员,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。至于我呢,还是回我的第十三兵团去吧,副司令的位子让给宋时轮担任,你觉得怎么样?”邓华作了进一步的说明,还把位子都排好了,可见他的心思缜密。

对于邓华提出的让位问题,彭德怀也确实斟酌了一番。邓华的主动让贤让彭德怀颇为感动,这说明他是一个不在乎名位的人。不过彭德怀还是觉得,邓华入朝之后的表现非常好,他既熟悉志愿军的情况,在多次战役中做出了正确决策,又是一个善于动脑子、足智多谋的将领,要是他走了,那对于志愿军来说可就失去了一位好将领。所以,对于邓华的请求,彭德怀思量再三还是拒绝了。

1951年5月27日,彭德怀亲自执笔拟稿,向毛泽东主席发电,希望毛泽东不要同意邓华的让位请求,让他继续担任副司令,并分析了第一副司令员的位置非邓华莫属的原因。

1951年6月1日,中央军委复电,同意彭德怀建议,邓华的位子不变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上一篇:股票行情快报:中环海陆(301040)7月10日主力资金净买入104.15万元
下一篇:美苏争霸中,不可一世的苏联为何输给了美国
TOP